{{ 'fb_in_app_browser_popup.desc' | translate }} {{ 'fb_in_app_browser_popup.copy_link' | translate }}
{{ 'in_app_browser_popup.desc' | translate }}
現代上班族/學生的競爭壓力大、社會變化快速,雖然適當的壓力可以激發我們的潛能,但長期處於緊張高壓的狀態下,會使人出現自律神經失調,造成失眠/焦慮/腹瀉等,要改善焦慮狀態,可以從飲食控制開始,而非無止境的亂吃食物,反而越吃越焦慮,而其中讓人最焦慮的竟是咖啡和紅酒!
在電影/電視劇/日常生活中,我們時常看到情場/職場失意的上班族/學生,抱著一大桶食物狂食不止,畫面看起來好像很舒壓,可以大力發洩人們心中的不快,並得到安撫,但實際上真的是這樣嗎?
根據哈佛大學的研究:人們只要有意識的選擇食物,就可以影響情緒穩定性。事實上很多食物吃起來「暫時」能讓人舒壓,但是卻會讓人越吃越焦慮,以下 Ankomn 團隊分享現代人/上班族/學生都必須避免吃的 5 大類型食物,並分享如何透過焦慮記錄的 4 大步驟,逐漸擺脫焦慮的困擾。
引發焦慮的 5 大類型食物
1.最容易引發焦慮的食物之首 – 咖啡(含咖啡因食物)
2.睡前來一杯紅酒可以幫助睡眠,是真的嗎?
3.情緒低落來個甜點/蛋糕小確幸舒壓 – 讓你心情像坐雲霄飛車
4.油膩/高脂食物讓人更昏昏欲睡
5.嘴饞來包洋芋片?高鹽分食物讓你的身體更難代謝~
平常你如果適量飲用咖啡/可樂/茶類等含有咖啡因的飲料,即可提高人體血清素濃度,讓人精神百倍,緩解緊張情緒/使人變得愉快;但是相反的,若咖啡因效果退去,會使血清素下降,使人回到原本焦慮的情緒。
Academy of Nutrition and Dietetics 協會的 Su-Nui Escobar,RDN 博士表示:「食用過量的咖啡因飲料,會急速分泌腎上腺素/刺激中樞神經,讓人備感焦躁/緊張不安/易怒/失眠。」一天喝超過一杯咖啡,過度依賴咖啡因,會導致人體長期藉由咖啡因提升血清素,只要一沒喝就會感到難受無力。更嚴重情況,咖啡可能越喝越難吸收,不僅沒有提起精神,甚至會更累,導致長期失眠,使情緒變得不穩定,如此不斷的惡性循環下去。因此,現代人/上班族/學生都必須適量控制咖啡因的攝取。
適量飲用具有鎮靜效果的茶飲取代過量咖啡因,像是桂圓枸杞茶/茉莉花茶,可達到心情鎮靜/舒緩壓力的效果。
另一種大家很常誤會的舒壓食物就是紅酒,很常聽大家說:「睡前一杯紅酒好入眠」,但其實人體吸收過多的酒精,會影響睡眠品質/情緒穩定性,隔天起床還有可能會宿醉/頭痛等。
借酒澆愁愁更愁,酒精可以短時間麻痹人的情緒,消除緊張害怕的情緒,但是隨著血液中的酒精濃度下降,原本被麻痹的情緒會再次席捲而來,過度依賴酒精會導致上述的惡性循環。
吃蛋糕/甜點是許多上班族/學生用來舒解壓力的其中一種方法,但是吃入過多的甜食,會使我們的血糖一路狂飆,讓人感到緊張/焦慮/心跳加速,這時身體就會分泌胰島素平衡掉過多的血糖,使血糖又跌到谷底。這時一般人會突然感到更疲倦/情緒不穩定,就像讓你的心情短時間內像坐雲霄飛車一樣急升猛降。
長期飲食過量的糖分,也有可能引發糖尿病(Diabetes)/心血管疾病,因此必須做好適量的飲食控制;而高糖分的調味料也必須留意,像是番茄醬/沙拉醬等糖醋類型的調味料,雖然蔬菜沙拉看起來很健康,但是加了過多的糖醋調味料,也是屬於高糖分食物。
霜淇淋/炸機/薯條/漢堡/起司蛋/比薩等等……的食物脂肪含量高,吃完總是讓人更昏昏欲睡/提不起精神,如果搭配上述提到的含有咖啡因的飲料一起吃,像是奶茶/可樂等,除了使人感到疲倦外,還會影響晚上的睡眠品質。
2015 年《營養雜誌Nutrients journal》研究發現:每週吃 4 次以上的高脂肪食物,可能引發糖尿病/心臟衰竭/肥胖/高血壓等 4 項病症。主要原因可能為長期食用未飽和脂肪,造成血管動脈賭塞,因此《營養雜誌Nutrients journal》建議有意識減少食用高油脂/油炸食品。
很多人嘴饞的時候會想來碗泡麵/洋芋片,但是高鹽份食物會使身體磷質流失,磷質是神經細胞間傳遞訊息的一種重要礦物質,缺乏磷質會影響我們神經系統運作/情緒調節等等……
在心情焦慮時吃高鹽分食物,像是:罐頭食品/香腸/滷味/洋芋/泡麵/醬油等,會使人體循環變差,導致新陳代謝緩慢,讓人精神更加疲憊,長期累積會成為高血壓的危險族群。
其實任何的壓力/焦慮都有正反兩面的效果,一般來說正常的焦慮狀態下,人體會處於備戰狀態,因此反應力/注意力/處理資訊的能力都會全面提高,做事也會更有效率。
但是過度的焦慮/壓力,則會影響到正常的生活,一般會出現的身體狀況有注意力不集中/失去原有的判斷力/表現失常等,在短時間內處理焦慮,深呼吸是非常好的解決辦法「吸氣時盡量吸得多,而吐氣時規律得吐、越慢、氣越細長越好。」
焦慮的程度可以分為 0~10 分,來做出區隔,並且仔細寫下當時焦慮的感覺,方便未來你檢視自己為什麼會焦慮,找到焦慮的源頭。
例如:每次上台報告就開始緊張/遇到考試就會手心冒汗等……。
找出頻繁/經常出現的焦慮原因後,可以試圖問問自己:「為什麼會焦慮緊張?」
像是:遇到考試手心冒汗的原因,是因為怕考不好,顯得自己不足。
這時如果找到時常焦慮的原因後,可以嘗試自我分析解決的方法,像是:考試前最好準備充足,焦慮的情況得到明顯改善。
有時候身旁的親朋好友,若能提出旁觀者的建設性建議,將幫助我們釐清盲點,解決焦慮。
開始執行焦慮記錄後,每一次焦慮的程度逐漸降低,表示你已進入解決焦慮的正向循環,持之以恆就可以解決擾人的焦慮問題,實際解決問題根源,才識破解焦慮最好的方法。
–
(本文圖片來源:pexels.com)
本文內容僅供參考,Ankomn 團隊並不提供醫療建議、診斷或治療。
本文作者:Erian,喜歡分享各種生活/健康中有用的知識。